遥望长汀县的绿水青山,发展之势跃然林间。
(相关资料图)
长汀县食用菌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名菇之一的汀州香菇主产县,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从首创覆土地栽香菇开始,长汀县的食用菌发展史进入飞跃阶段,产值突破亿元。“汀菇”之于长汀,不仅仅是脱贫致富的代表性产业,更凝结为当地人艰苦奋斗的精神符号。
回望振兴路,发展正当时。随着覆土地栽香菇产业的发展,菌林、菌粮矛盾的突显,长汀县及时调整食用菌种植品种,大力发展粪草生菌,并将适宜林下种植的品种逐步向林下种植转移。作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近年来,长汀县积极探索出各种林下发展模式,这其中,尤以茯苓产业为典型。
巧打林下经济牌
擦亮靓丽的生态底色,聚焦特色产业“增长极”。长汀县一手抓水土流失精深治理,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双线驱动层层递进,强产富民格局已然呈现。
多年来,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森林群落。为了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从2019年开始,长汀在水土流失区分别选择生态林、天然林、商品林开展马尾松改造提升试点,采取带状采伐、择(间)伐等措施进行松林改造,并分类制定补助政策,调动林农参与积极性。
随着松林改造的深入开展,遗留下来的大量松树蔸成了“烫手山芋”,不仅浪费资源,又容易引来害虫,滋生白蚂蚁。故此,利用松树蔸种植茯苓这一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除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长汀县还有悠久的茯苓种植历史,茯苓菌种制作技术、茯苓种植技术相当成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茯苓市场价格看好,种植茯苓经济效益较高,农民们的种植热情高涨。2022年,长汀县茯苓种植面积达3.5万亩,居全省第一,预计到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产值超12亿元。
发展茯苓产业是落实林下经济一县一业发展,实现林下经济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促进茯苓产业稳步规范高质量发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22年长汀县政府办出台了《长汀县茯苓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扶持办法》从资金、技术、服务保障等方面对发展茯苓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县财政每年将拿出300万元专门补助茯苓种植户,着力将茯苓产业培育成为长汀县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作为扶持措施之一,2022年5月13日,长汀县林业局举办了2022年茯苓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全县各乡镇林下经济种植户、食用菌种植能手、基层林业站林业科技推广员共7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许多林下经济种植户对林下中药材的种植项目有了浓厚的兴趣,对茯苓的种植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产业发展聚力增效。
变废为宝育珍菌
谈及长汀茯苓,绕不开当地的茯苓种植带头人——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仕斌。“长汀县首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20年优秀劳动者”“2021年林业乡土专家”“2022年龙岩市乡村振兴生产经营优秀人才”,在他的办公室里,放满了历年来所取得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
2013年,魏仕斌在山上发现了野生茯苓。这一发现,开启了他近十年的林下掘金路。
经过数年的研究,魏仕斌突破“砍树种苓”桎梏,首创出“不断根、不削皮留筋、不深翻、不脱袋”的新技术。让菌丝从松树蔸的边缘向中间开始生长,由根的四周发出去,收获的茯苓肉质更白、更结实,便于后续加工。2019年,此项技术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南方春季雨水多,春季种植茯苓成活率低、产量低、种植时间短。为解决这一难题,魏仕斌反复试验,进一步改良创新,于2020年发明了伐桩顶面接种法。“这种接种法使茯苓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还减少了白蚁危害,收成后的茯苓具有产量高、茯神多、二批茯苓质量好等优点。”魏仕斌介绍道,“茯苓中间有一条树根,称为‘茯神’,其药用价值更高,市场价值也高出一倍。”按口径20厘米以上的松树蔸每亩40个计算,亩产茯苓600斤左右,产值达3000元,纯利润有1000多元。
立足于长汀,魏仕斌的创新技术已经辐射到全省乃至全国。除长汀县以外,目前,他在连城县、上杭县、清流县、明溪县、闽清县等建立示范基地总面积达上万亩,为以便于林农参观学习,更落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等地,带动及合作种植茯苓面积近3万亩。
在茯苓事业一片红火的同时,魏仕斌不忘带动当地农民一起增收。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的模式,为食用菌种植户实施技术指导以及提供菌种、培训、产品回收的一条龙服务,让更多农民受益。不仅如此,在县里举办的各种林下经济种植培训班上,都能看到魏仕斌热心授课的身影,他说:“我不仅要把好品种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脱贫户他们,更把好技术统统教给大家。”
今年,林下经济热潮涌动,魏仕斌的“茯苓大业”也有了新规划:“下一步,公司计划利用政府出让的12亩地建设食用菌菌种培育、加工生产线,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茯苓加工由‘初’转向‘精’,能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绿色发展谱新篇
茯苓属真菌,自古就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有“四时神药、十方九苓、药膳白银”之誉名,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
大健康产业的兴起,为茯苓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2022年10月20日,长汀县绿色经济生态健康产业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长汀县林下经济与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弥补了长汀县绿色产业没有专业研究推广机构的空白,解决了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长汀县绿色经济生态健康产业研究院由厦门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益生活力生态科技(长汀)有限公司、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发起创建,为长汀县茯苓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拥有生态种植、生物发酵、食品加工、数字营销等生产型产业化基地,具备三产融合科技服务合作优势资源。”作为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益生活力生态科技(长汀)有限公司在利用林下中药材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方面优势显著。该公司注重科技服务资源提升与知识产权积累,总部已完成专利申请46项,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他授权专利与企业标准备案多项,并承担2022年闽西南科技特派员特色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茯苓林下标准化种植与精深加工产业化》。
接下来,长汀县绿色经济生态健康产业研究院将按照项目化、实体化、市场化、融合化、品牌化管理要求,加快进入实体化运作,强化运行管理,在共享大健康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加快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将产研院打造成在福建省有影响力的新型研发平台,打造成引领全省林下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样板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