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资讯!王鹏程:储能企业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3-05-18 11:06:09

储能企业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访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程


(资料图片)

杨娜

近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百G海辰·千亿芯光” 海辰储能“新制造”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会现场,其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320安时面市,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一期一阶段主体工程完成封顶。

这家成立于2019年12月27日的电池制造企业,以冲刺的速度进入储能市场,并在2022年以4000%的出货量增速,实力跻身产业第一方阵。

中能传媒就全球储能市场、电化学储能发展瓶颈等热议问题采访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王鹏,从市场学角度预测能源发展形势。

中能传媒:您如何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球的储能市场?

王鹏程:未来三年,全球将进入“全面储能”时代,储能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速、覆盖电力的源网荷各环节。到2025年,我们预测全球储能电芯的出货量在650~700吉瓦之间。其中包含电力储能和户用储能。因为去年预测是60吉瓦,最后实现了159吉瓦。今年预测100吉瓦,通过一手项目资料我们估计可以实现250~280吉瓦。

这些都是我们的务实推测,有可能实际的出货量会更好。首先,目前储能的降本的节奏比大家想象要快。如今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直下,为电池成本结构的快速下降打开了通道;各大企业已在加快部署回收体系;材料体系在加快投入。

中能传媒:今年海辰的产能在国内外市场布局的都是电池产品?

王鹏程:对。这是我们的生态选择。

在国内的发电侧、电网侧,海辰聚焦为伙伴赋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023年是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元年”。工商业是社会化的资源,会更开放。国内户用储能应用还没到发展时机。在海外,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交付电池或系统。

我们希望能够在满足极致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配合风光储一体,把整个光储一体跟风储一体的成本做到跟火电一致,甚至比它更优。

中能传媒:您的行业预测比较乐观。请问您认为该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呢?

王鹏程: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储能企业要做足“内功”。储能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新基建属性,如果无法做到持续降本,就不可能得到大规模发展普及。海辰更加聚焦储能电池降本,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力争实现五年储能成本降一半的目标。

第一是通过材料降本,主要通过对新材料体系导入,启动回收生态,锂材料正常回归。第二是制造成本着手,实现设备及产线投入降本,海辰预计,五年内单GWh设备投入要从目前行业平均水平有至少50%的降幅。第三是产品成本,技术迭代降本,通过产品循环寿命的提升,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产品降本。第四是减少售后成本,海辰储能专注提供易安装、低维护、高可靠的储能专用产品,降低全生命周期售后成本。

在市场开拓上,海辰秉持的策略是“无内不稳,无外不强”,落实国内国外双线作战策略。

在供应链生态构建上,海辰提出“引进来、留下来、走下去”的供应链文化,并坚持开放拥抱、公平公正、合作共赢。同时,我们还通过战略绑定、对外投资等方式,前瞻性布局,搭建海辰超级供应链生态。

中能传媒:您认为,当下电化学储能的发展瓶颈有哪些?

王鹏程:行业的发展瓶颈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降本的节奏不如预期。第二是安全规范的制定。今年会有更多跨界的资本涌入。顶层设计维度需考虑如何能够实现快速的市场化,这是整个电力新机制建立的根基。只有市场主体和主管部门同心协力,才能尽快迎接储能新时代的到来。

我认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是成本与安全。为此,海辰在不遗余力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对储能赛道的准确把握与高维认知。商业模式中光储度电成本回归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光储平价是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最重要目标,必须通过产品迭代、技术降本打通储能商业化逻辑。我们提出了5年降本50%。明年海辰的商业模式也会有创新,希望大家能够拭目以待。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价值驱动的内生动力。海辰在电池一致性方面,材料体系、工艺的设计体系和工艺的控制方面进行了延展性的布局。目前,海辰在产品安全、储能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等方面已经积极参与。未来,还将积极参与到国家部门关注的相关问题中,积极配合、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

中能传媒:您认为海辰现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王鹏程:目前企业的挑战是组织的迭代速度要跟上企业发展速度。把握海外布局的节奏与风控,都需要智慧。

中能传媒:截至目前,海辰储能已获得7轮银行资金授信支持,近三年有哪些发展规划呢?

王鹏程: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储能将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增速、更广的覆盖面发展。我们预判2023年开始接下来的三年,将会进入全面储能大时代,这涵盖了“全球储能、全业储能、全户储能”三大维度。

我们今年的增速将超过500%,预计全年出货量超25吉瓦时,目标拿下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量第一,同时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上要“保三争二”。

根据目前产能释放的节奏,2025年厦门、重庆基地将全面完成建设,达成135吉瓦时/年的产能目标。

责任编辑:江蓬新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